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 > 五年级数学 >

提高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2018-05-12 14:33:09
|莉莎

  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变得更加灵活自由,学生可以在积极的状态下接纳数学、学习数学。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了提高五年级教学质量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提高五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使数学的教学更加生活化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热爱生活、好奇心强、对于新鲜的事物更感兴趣、对于枯燥的事物抱有抵触心理。所以,当数学课堂上没有吸引学生的有趣地方,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做一些他们觉得有趣的事情,注意力一定会转移,自然课堂的效率就会很差,学生的成绩也不会得到提升。小学生的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对其合理利用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大多是与他们的生活有关系的,教师可以将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被其吸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性质,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假如你有一瓶饮料,妈妈渴了,你就要分给妈妈一半,但是如果爸爸也渴了,也想喝饮料,你们三个应该怎么平分呢?每个人又可以喝到多少呀?”学生很容易地发现1不能被3整除,但是生活常识上,一瓶饮料是可以分成三份的,学生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也就是会有思考以及学习的欲望。教师再引出分数的概念,学生就可以更快地接受了,课堂的效率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五、巧用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是巩固知识重要方式,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也能够了解知识的运用途径,进一步巩固已经学习到的理论。因此教师在给学生设计数学练习题的过程中,就需要展开多种分析,不同基础和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安排不同的练习题,可以有基础题、提升题和挑战题,这些题目都能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练习题有梯度,才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更好的把握,才能够体现出教学的多样性以及数学教学的个性化,以此减少一些无用的练习,还能够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课堂上的练习,教师还需要把握知识的认知程度,有效地进行辅导,提升知识的针对性。在一个数学理论中,设置一些具有反馈功能的数学题,给学生一定的补充性,弥补教学盲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外,知识的练习还需要凸显出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

  建立起学生主体性位置,启发学生进行数学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听讲的位置上,这样会对学生的积极性产生影响,并且课堂氛围十分压抑,教师使用全身解数也未必能够让课堂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效率不会得到很好的提升,学生基本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各种任务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气氛一般比较紧张且严肃。数学学科的特点是理论性和抽象性非常强,需要使用数学思维才能解决更多的问题,但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常常会有一种惧怕数学以及躲藏数学的问题,此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数学是一种知识循环性的学科,在学科当中学生需要了解知识的构成才能对下一阶段的学习有更多更好的把握,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变化,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参与进来,改变学生被动性的学习局面。教师的教学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和引导,让学生积极地发言,不怕说错,只要勇敢地说出来就给学生一定的鼓励。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过程中,对于这个章节,若是教师直接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学生不仅会遗忘,还会对公式生硬地使用,缺少灵活性,不了解其中的具体内容,因此为了改变这样的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铅笔盒来了解多边形,对铅笔盒的长度和宽度用自己的尺子测量一下,不仅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对提升学生数学认知有良好的帮助作用。学生在经过探讨之后就能够对多边形的长宽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探讨的结果进行使用,以此验证准确性,这样也会收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这一观点早已被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以往的教学中,强调过程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知其所以然,为了促进理解或掌握结论。而探究性学习对过程的关注,就不仅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掌握结论,还在于过程的本身。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了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激发了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合作决定了学生在活动中必须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小组人员必须相互讨论、争辩、向别人请教,同组成员取长补短,集中集体智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上,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数4~6人,学生的座位随意组合成马鞍型、对称型、半圆型等。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分组合作学习和启发讨论式教学策略,以几人围坐的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通过主体参与,合作讨论,集体探究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教学形式上,鼓励学生可以不征得教师同意便可直接回答问题或发表意见,即“无举手”发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思维活跃,愉悦主动,活动充分,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目标得到较好落实,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交往,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不是给予的,学生必须亲自发现它,并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教师出示了一把纸做的尺子,请学生观察时,突然间“啪”的一声扯断了尺子,怎么知道剩下的长度?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己列示并解决,然后班内展示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自主探究出小数减法算理,接着老师充分的考虑并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围绕“小数点数位对齐,既保证计数单位相同”这个知识点展开教学,利用整数加减计算的经验

  让学生自己编和1.18―0.76不一样的小数加减法的情况,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写出了小数加减法的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0.47+0.9;1.2-0.47等各种不同的情况,然后通过展示交流不同的情况,分析每种不同的情况里小数加减的方法,看似随意,但却从教师在分析不同的来源于学生“新情况”的过程中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算理,掌握小数计算方法中,充分体会到了教师的用心良苦。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更是精彩纷呈。正所谓:知识,在交流中增值;思维,在交流中碰撞;情感,在交流中融通。

  调动数学课堂气氛的方法

  利用积极评价激发情感

  小学生心智还未成熟,在各方面都爱表现,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得到认可,得到表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肯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对学生点滴的进步,对学生学习上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和认同,对学生的回答,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要给予鼓励。小学生,总是喜欢听到教师的鼓励和赞扬,比如在学生完成作业比较工整的时候,教师应奖励“小红花”,或是用“你真棒”、“真棒”或是“真厉害”“再接再厉”等赞美的话。在这一声声的赞扬声中,学生不仅得到情感上的喜悦与满足,还能在无形中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实践活动操作,展开乐趣课堂

  游戏活动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学生学习的游戏活动,用竞争实践活动来消除课堂中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消除了学习疲劳,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了知识。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努力激发、培养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

  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建立良好课堂气氛有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不好的时候,学生会产生拒绝接受教育的反应,阻碍他们学习;因此,只有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表现得神态自然、情绪饱满、语言亲切,给学生一个教育者的正面形象;在课下,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耐心地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并且细致地回答学生学习生活上的疑问。教师必须以自己的激情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爱心、热心和耐心感染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自然会信心十足,会主动积极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与教师共同营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45
c
id
594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