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论文人生观3000字格式

巧绵21146分享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有重要意义.你知道思修论文怎么写么?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2021思修论文人生观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思修论文人生观3000字格式

思修论文1

一、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也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注入了新的鲜活内容。总的来说,不论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为大学生确立了基本的道德价值导向和基本道德行为准则。大学生可以紧紧围绕这24字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明辨是非,决断选择,在学习和生活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学习者、宣传倡导者和行为体现者。

(二)有利于高校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以及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新任务的诸多挑战,不论是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层面,都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从大学生主体来看,“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要想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大学生,必须首先加强道德素质的培养。要想成为一名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素养。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使命。

(三)有利于改善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状况,净化社会环境。当前,从整体来看,大学生道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但是,在全球化与市场化的今天,大学生道德状况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判断和选择上出现问题。比如:不能正确把握义利关系,责任意识淡薄,艰苦奋斗思想淡化,缺少奉献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讲诚信、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以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能够让他们明德修身,正确地处理好国家、集体、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优良的道德传统,这些道德传统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源泉。[1]当代大学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应该针对这一特定群体进行本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使他们能够从道德传统中汲取到有益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丰富养料,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社会公共道德教育。对大学生的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遵守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使他们能够成为具有较高公德素养的社会公民。特别要注重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在全社会形成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社会风尚。

(三)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对各行各业从业者提出的具有职业特征的基本道德要求,职业道德要求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办事公道和奉献社会。尤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诚信品德。

(四)家庭美德教育。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领域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男女平等、邻里团结等。

(五)网络道德教育。当前,大学生在网络道德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网络道德意识薄弱,网络自律能力弱化,诚实观念淡薄,责任意识淡化,网络言行随意放纵等”,[2]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道德规范主要包括: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地进行网络交往,养成网络自律精神等,让大学生在虚拟的世界中也能很好地遵守相应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自觉地做到不逾矩。

三、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路径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道德教育,不断充实道德教育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导航仪。当代大学生能否担当起为国家崛起而奋斗的责任,践行和实现社会价值的诉求,取决于当代大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从学生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培养以及“三观”的教育入手,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面临的不同问题、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辅导,不断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加大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力度,不断完善社会实践的方式与内容。社会实践是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恩格斯在评价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人物时说过:“他们的特征是他们几乎全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3]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应该加大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力度,不断完善社会实践的内容,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设计,通过组织多种形式、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加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要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道德教育。比如:通过学习讨论、名人报告、专题讲座、个别谈话等方式,用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来感染和教育大学生,从而帮助其获取适合自身发展的精神食粮,引导其在思想、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同步,不断充实其精神空间。

(四)占领新媒体主阵地,实现道德教育手段多样化。“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传统的大学生德育手段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调动一切资源,使道德教育丰富多彩。”[4]在充分利用好课堂、广播、电视等传统教育方式的前提下,要迅速占领新媒体这一重要阵地,利用微信、QQ、微博等载体来充实道德教育方式和手段,增强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五)充分发挥“两课”教师的道德示范作用。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学生了解社会、洞察人生首先都是从向教师学习开始。因此,广大德育工作者尤其是“两课”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航者和传授者,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做人、做事的引路人和示范者,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以良好的影响,增强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思修论文2

一、讨论教学法

课堂讨论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讨论结束后推选若干代表发言、交流,教师结合同学们的发言作出提高性点评和启发性总结,以达到帮助同学们提高思想觉悟和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例如“请同学们讨论,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你认为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请同学们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一谈大学生如何用实际行动维护法律权威?”等等。

二、专题讲座教学法

适时开办讲座,对社会焦点或者有必要深刻剖析探讨的问题开展专题辅导与教学。例如邀请出自本校的成功校友举办主题为“怎样的人生追求才有价值”的讲座,并与同学们开展互动,交流心得。通过专题讲座,进一步引导同学们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珍惜大学生活,刻苦钻研,勤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走与人民群众、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以上教学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较为普遍,最终是为了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当然,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开拓创新是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三、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融入艺术教育的建议和举措

民族乐器葫芦丝演奏时音质优美、动听,略带鼻音,犹如抖动丝绸般飘逸、轻柔,有“东方萨克斯”的美誉,是民族民间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同学们深刻认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指导大学生自觉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用实际行动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在讲授“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同学们明确爱国主义的含义,还要引导同学们明确爱国就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教学中,教师可用葫芦丝为同学们演奏名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并向同学们介绍美丽富饶的德宏、西双版纳以及在这片热土上生生不息,勤劳、勇敢的傣族人民……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仅能深刻地理解与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同时其文化艺术素养也会得到提高。

教材第三章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教学目的是引导同学们深刻认识,人生的意义需要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指导同学们找到对生活意义的正确答案,自觉向着选定的目标努力,以全部的情感、意志、信念去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在讲授“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这一主题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同学们正确把握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可用葫芦丝为同学们演奏名曲《军港之夜》,并向同学们介绍歌曲《军港之夜》的歌词大意,解析海军战士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怀,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激励同学们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教材第七章第三节“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同学们深刻认识从恋爱到缔结婚姻和建立家庭,是人生需要经历的阶段。大学生正值青春韶华,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遵守相关的道德与法律规范,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顺利成才。在讲授“爱情真谛”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用葫芦丝为同学们演奏著名作曲家雷振邦创作的《婚誓》,并向同学们介绍歌曲《婚誓》的歌词大意,解析真心相爱的恋人间的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指导同学们深刻认识爱情的科学含义,把握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关心集体、恋爱与关爱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总而言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做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工作,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寓教于乐,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成长提高,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思修论文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一直以来被诸多人质疑,有人说这样的课程“假、大、空”,讲得理论高高在上、冠冕堂皇,可是最终还是被残酷的现实所打败;有人说学生今后在工作过程中根本用不上这些大道理,还是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学习专业课程上。笔者完全不认同这样的观点,认为在日益重视“就业软实力”的今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是我们应当转变课程的授课理念、创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使本门课程的作用能真正落到实处,帮助学生能在未来的职场中利用“就业软实力”成功、自信地展示自己。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侧重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职业中的需要

1.教学内容的选取不应当面面俱到,应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删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内容非常繁杂,具体到每节课的内容都相当饱满。上过这门课程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每个问题不敢过于展开讲,否则一节课内容根本无法完成。笔者反思,为什么一定要按照教材规定的内容面面俱到呢?我们应该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并且在内容的选取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未来职业的实际需要。例如,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并且与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时,可以大胆删去这部分内容。很多人会质疑这样的观点,认为这样教学的功利性太强。但笔者坚持认为: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对学生更有用的问题上。我们目前的大学教育缺乏的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与未来社会的接轨。作为思政理论课教师,笔者决定大胆尝试,即结合学生未来职业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以其为使学生的大学学习更为有效,使大学生在面对未来残酷的职业竞争中能自信地展示自己,成为职业圈当中的成功者。并且大学学习中老师讲授只占到很小的比例,更多的问题和知识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所以删去的内容对学生的影响并不大。

2.教学内容应当重点向学生未来职业需要的软实力倾斜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删减一部分内容之外,还应当重点放在学生未来职业需要的软实力方面。例如:对于人际交往这个问题,就应该着重向学生介绍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实际解决现在或者将来职场中所面临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关于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这个内容,就应该通过大量实例告诉学生人的品格和修养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具备哪些品格。在这些教学内容上的侧重,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处理人际交往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塑造学生的优良品德,而这些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最需要的“就业软实力”。

(二)通过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以增强学生的“就业软实力”

1.小组教学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在未来的职场中,除了要求求职者具备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为此笔者经常思考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上,除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之外,还能否帮助学生增强未来从事职业中所需要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经过反复研究尝试,小组教学法有助于增强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小组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且能充分发挥“同辈教育”的积极作用,使学生能从同龄人身上学到更为优秀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小组教学能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没有团队合作与沟通,仅凭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就不会有富有战斗力的小组。通过小组激励制教学,对表现积极和优秀的小组适当给予奖励和加分,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每个成员意识到众人拾柴火焰高。而没有获得奖励小组也会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在下一次小组活动中发挥每个成员的潜力和优势做到最好。

2.小组活动成果展示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笔者会创建多个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围绕主题和内容,通过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情景剧、微电影、事例、图片、音乐等,说明和诠释某个问题,利用课上时间进行小组成果展示和比拼。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仅会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而且会培养学生未来职场中所需要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敬业精神是干好工作、实现职业理想的必备条件。应该在学生时代就着重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经过研究尝试,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为了使小组活动精彩纷呈、独具匠心、精益求精,能在诸多小组活动中脱颖而出,受到其他小组同学和老师的青睐,就要牺牲很多休息时间,付出更多的辛勤劳动,并且要具备“不做则已,要做就做到最好”的精神,不是应付差事,而是做出像模像样、精雕细琢的成果作品。这种在小组活动中的干劲、认真、兢业正是未来职场生涯中敬业的缩影。在笔者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们为小组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场景,那么在课堂上就绝对不会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并且号召全班同学向这个小组学习。创新意识是任何一个单位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作为“就业软实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那么培养学生这种意识就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可以让小组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取长补短,为什么别人能想到用这样的角度和创意表现同一个主题和内容从而反思自己的成果作品,进而增强想象力,创造出富有新意的小组成果。如果要想使每一次活动成果都非常精彩,使小组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更要创新当头、不断挑战,因为每个小组都在不遗余力地改变自己。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应当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应当结合未来职场中所需要的软实力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培养。通过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不仅能扩充和增加学生视野和知识面,更能使之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未来能更快地融入职场和社会。

思修论文4

一、梳理拓展并设计“人生追求篇”教学体系的专题框架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入脑、入心、入神地体会,如何突破教材体系很好地转化为教学体系,重在一个“化”字。在“人生追求篇”教学体系的安排上,可以改变原有的教材体系顺序,化枯燥为有趣,应先谈人生(第三章)后谈爱国(第二章),由具体到一般效果会更好。如何将教材内容提炼成专题,如何转变传统的教与学角色,如何真正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是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直关注和探索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四大专题入手:第三章可分三个专题学习,第一专题的主题为“领悟人生真谛,端正人生态度”。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白,人的本质是人生理论的逻辑起点,大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问题的理论立场和科学观点,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其教学体系框架为:(一)人是什么———人的本质(二)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生目的(三)人应当怎样活着———人生态度第二专题的主题为“增强奉献意识创造人生价值”。这一专题要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积极创造有价值的人生。让学生明白人生价值是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其教学体系框架应为:(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二)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与原则(三)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专题的主题为“和谐人境关系追求人生幸福”。旨在引导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学会促进人生的和谐,体验人生幸福的巅峰状态。教学体系框架应为:(一)幸福是人与环境的和谐圆满(二)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四)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五)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章可列为第四专题来教学,其主题应为“弘扬爱国传统增长建国之才”。爱国是做人的底线和大节,要合理引导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坚持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为复兴中华而发奋成才。教学体系的框架可以设计为:(一)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三)做忠诚的爱国者通过四个专题的学习要让大学生知道正确的人生目的、人活着的意义、人生幸福观、经济全球化下如何理性地爱国等重要内容。要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包括劳动实践论、社会关系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论等,要厘清“人性自私论”的认识误区。同时让学生明白,人的本质是人生理论的逻辑起点,大学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人生问题的理论立场和科学观点,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了解中国古代的人性论有自然人性论、伦理人性论,现代西方的理性人性论、感性人性论、环境人性论,还要领悟经济全球化时代仍然需要立德树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的精神。

二、“人生追求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

教学体系的特点在于: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问题针对性、重点突出性、难点深入性;在教学实施中具有方法灵活性、手段多样性。[3]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教学体系是教材体系的拓展和延伸。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其实就是要做好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和学生实际的三者之间的对接、转换工作,以确保先进的知识理论能够有效的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人生与爱国”的主题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可以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种再创造要有全局的谋划和整体的思考。如何有效推动“人生追求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重在探寻其转化的突破路径,进一步增强“人生追求篇”的现实性与针对性,从而提出一些教学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建议。

(一)案例呈现法

2013修订版教材中,“人生追求篇”既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强调理论问题意识的凸显性,基本上做到了贴近课堂、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有着明显的教材优势,体现了教材的思想性、人生追求导向性的融合。面对这一教材优势,教师应充分肯定教材优势的同时,积极推进教材优势向教学优势的转化,图文并茂,让学生爱听爱学。但现实状况不容乐观,有些教师平时不关注生活,不听不学不看,坚守老套式的说教模式,照本宣科填鸭式教育,难以捕捉到最新动态的生活案例充实到课堂中去,一堂课下来,教学索然无味,毫无起色,忽略了大学生的主体性,根本收不到体系转化的成效,所以应当寓教学于生动的案例呈现中。例如,在谈到人生价值评价问题时,可以选取团中央、教育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案例。其中,贝尔、宝洁、通用等知名企业招聘人员直言:“如果面试学生和企业的价值取向不相合,我们肯定会拒绝他!”考查学生的价值观是否和公司的理念相符,是企业招聘的趋势。这些问题也正是当代大学生特别关心的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就可以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

(二)视频赏析法

体系转化的根本动力是课堂教学改革,这需要教学顶层设计与师生课堂模式创新相结合。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指出,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要深入研究教材体系中涵盖的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加工提炼,整理出核心层次的观念、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以结合实际清晰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达到依据内容的逻辑安排教学、改进教学的目的、深化教育教学理念。如何使教材重难点清晰化,关键就是要选取典型视频来冲击学生的视觉,无论什么类型的学生,都能从视频资料的欣赏中捕捉到知识的能量和信息,也更易于实现体系的转化。比如,在学习全球化与理性爱国时,可以选取“2013中国航母”的视频资料,通过视频回放,学生既能理解中国航母的制造由可望而不可及成为今天的现实,让美国震惊的同时,让世界开始关注中国,也能体会到今日的中国已非同昔比,大国地位的提升,发展势头如此迅猛,中国正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传递着和平发展的正能量,怎会让人不去热爱呢?

(三)元素内化法

人生追求与理性爱国,说来容易做来难。在人生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尽管大学生不一定能达到国学大师王国维说的人生三大境界,尤其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独生子女“小太阳”式的教养、放任式思维的个性发展、强信息化的捕捉能力,促成了这一群体的独特品格,经常出现少年不愉,青年焦虑,在分数指挥棒下使一些学生处于边缘化境地,很可能沦为低分学生,但低分学生绝不等于问题学生,而是各有千秋,共存于同一个地球村———课堂。思政课教师对这一点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想将教材体系的优势发挥得更好,也需要转化到教学体系中来,为此,教师不仅需要多听有经验教师的授课,领悟他人的思路脉络,取长补短,而且多吸收那些引人入胜的“出彩亮点”内化为自身课堂的新鲜元素,更新知识结构,精心设计好自己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和听讲。不向同仁学习,不听课不交流、闭门造车很难提升自己对体系转化的掌控力度。比如,谈人生时少不了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事迹,他的话“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毫无保留地反射给别人。”正激励着许多人奋进。“2014年出彩中国人”栏目的推出也是极好的教学素材;谈爱国时一定要理性,应正视中日关系矛盾的焦点,不应仅靠“抵制日货”、“凡日必斥”地排外而陷入冲动爱国的误区。

三、“人生追求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成效

首先,在教学体系的形成和转化中,要将人生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加强人生第二课堂的教育,那就是要将目前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知行统一”的双途径,着力开拓学生实践人生的新课堂。其次,对学生的人生追求与爱国教育其核心点在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我们增强人生与爱国教育主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人生追求篇教材内容的转化,而且在教学方法中需要加强教师自身的人生修养,同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积极紧扣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脉搏,使得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沐浴在人生长河与时代发展的洪流中间,积极为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言献策,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而发挥我们“人生追求”中的正能量。实践教学过程显示,“人生追求篇”的理论课如果单纯依靠教材和课堂,不能将学生的思想人生与其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就会枯燥无味,难见成效。要想收到成效,应倡导教师带学生深入到贫困山区体验人生的艰幸;到经济发展好的地方感受人生幸福与不幸;到爱国教育基地去感受革命先烈的爱国情怀;到抗灾抢险一线和祖国边防去真正领悟新时期如何爱国,从而可以唤起当代大学生勿忘历史、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高唱国歌昭示中国人民继承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的坚定信心;不断激励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思修论文5

(一)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是高校的公共必修科目。通过教师课堂授课教学,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了提高学生们对思想道德课程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师生互动交流,即,教师提出教学主题,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比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一种比较客观、科学、理性的东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学生的潜意识之中,一个阶段过后,学生的整个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情景剧表演,即,教师给定题目,学生组建团队自编自导自演校园故事,展现出符合大学生良好形象的道德行为。让学生从表演中感受到道德修养,需要时时刻刻在身边学习提高。

(二)校园文化活动多彩化

高校的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活动场所,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内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可开展主题班会、团日活动、学术讲座,把思想道德教育引入其中。学校的感恩教育、意志教育、明礼诚信教育、举止文明教育、国学素养教育,都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很好的引领作用。高校通过对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西部支教服务活动,让学生进入社会中去,提升自己素质能力。

(三)网络媒体模式新颖化

网络媒体具有高效性和互动性的特点,也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量内容大的优势。高校应注重对网络媒体的利用。利用网络拓展德育空间,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网络道德需要,提高他们的网络道德素质。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新颖化,更快捷更高效的进行道德素养教育。例如建立微信、微博、QQ群,开设网络道德规范教育、法纪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课程。通过教师对网络上大学生的困惑、疑难、心理障碍等进行有效引导和疏通。并加强网络德育教育的合理组织和控制,增加学生的网络参与度,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积极构建高校道德工作的新平台,在全面服务于学生的理论学习、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渗透于其中,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避免网络给学习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正面典型事迹身边化

对于正在处于学习阶段的大学生来说,身边的先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激发他们提高自身修养。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而言,从高考的压力下面走来,使他们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多少感觉到进茫,这时为他们树立恰当的榜样,来引导他们融入大学生活就显的十分重要了比如说,将科技创新方面较为突出的学长作为榜样,在新生中扩大影响。这样,定程度上会带动很多新生参与科技创新工作,从而使他们在入学之初就能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

(五)结束语

马克思说:“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道德修养的过程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意识中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的过程。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更需要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结合,营造良好的氛围,推动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的前行。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必将深植于每个公民心中,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小事抓起,从点滴人手,着眼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建立科学文明的社会方式,公民道德才能不断得到提高。形成人人为公民道德建设出力,人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责的良好氛围。公民道德素质提高了,和谐社会建设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思修论文人生观3000字格式相关文章:

2021思修论文格式模板

2021思想道德修养论文1500字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