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 > 四年级语文 >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

2018-12-05 10:50:13
|庄宇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前,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做好上课的知识准备的过程,是学好语文关键的第一步。通过课前的预习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实现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语文预习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指导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把预习当成乐此不疲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前,首先应关注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果一开始能让学生感受到预习的快乐,那么在以后的预习工作中,学生将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选择几篇课文,进行预习与不预习的对比测试;树立典型,请班上成绩优秀,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预习课文的体会感想,现身说法,让全班同学认识到预习的好处:既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也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从而激起同学们预习的兴趣。

  二、教给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预习,认为预习只是读读生字、课文而已,殊不知,这样根本达不到预习的目的。中年级是介于低、高年级之间的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如能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语文课前预习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相信一定会使学生少走弯路,并且能在课堂中展现才华,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信心。

  1.初读课文,铲除读书过程中出现的“拦路虎”,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初读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环节,承担着读准课文、读通课文和初步感知课文的任务,为下一步的重点研读乃至全文的学习打下基础。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课文大意。要做到这点,就要将课文中出现的“拦路虎”——生字新词读正确,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这也就是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词语的意思。铲除读书路上的“拦路虎”。铲除了“拦路虎”,接下来就要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思考一下课文的大概内容。

  2.仔细读课文,适当做出批注或不明白的地方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段,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段来表达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综合起来分析,考虑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而且长期坚持下去,读书分析能力会逐步提高。

  在细读课文过程中,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了解文章写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说明的东西。要做到:读了课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告诉我们的?在预习过程中,发现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以备与同学或老师交流。

  3.可以了解文章的作者或文中重点人物的生平事迹,或文章介绍的相关的地点

  在预习过程中,可以就文章作者或者是文中人物或相关地点进行适当的了解。有助于理解课文。例如,在预习《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时,可以利用网络或手头资料查阅有关爱因斯坦的生平及贡献等。这对于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再如,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时,可以查阅了解莫高窟的地理位置,文化特点以及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等。了解了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不仅对课文的理解有所帮助,也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的兴趣。

  三、预习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更是需要合作的社会。在预习过程中也要学会合作,可与同桌合作,也可小组合作,互相检查督促,取长补短,以取得共同的进步。

  四、及时反馈预习效果

  人都有一种惰性,所以对于预习的效果要及时反馈,这也不失为一种激励学生搞好预习的一种手段。上课前,可以让小组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可以老师自己检查。预习好的同学能在课堂上找到如鱼得水的感觉,所以信心百倍,兴趣盎然。对于预习好的同学予以表扬,激励促进预习不够的同学。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一、查问求助。

  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另外,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还要查阅文章写作的背景以及相关的知识。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拓展自己的视野,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查字典、词典,或问别人(包括同学、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

  二、读通课文。

  预习时要多读几遍课文,还要注意每一遍的读都要做点什么。课文一定要朗读,而且应该放声朗读。朗读不仅能训练自己的发音,还可以通过语气的变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朗读课文时,可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为初读,可以大声朗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标注出来。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第二步为有感情地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脉络。第三步则是精读,通过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课文中的问题。

  三、摘抄词句。

  就是把应该积累的词语句子和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使眼、手、脑并用,效果比读更好。学生的读书笔记也在使用中对学生更有价值,不枯燥了。

  四、圈画批注。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作标记。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画、圈、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划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五、预习思考。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明白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如课文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是否能够回答等。当同学们朗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带着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题)进行阅读,看到课文中有问题的答案就直接在书上划出来。

  六、目标检测。

  学生预习课文时,一定要根据具体要求,有的放矢地进行。要带着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课后的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课文的重难点,预习时,想想这些题目,可以帮助理清课文的条理,了解课文的重难点。练习题侧重词句段的训练,富有启发性,预习完课文试着做一做,可检查预习的效果。但不要去抄参考书,因为毕竟自己通过动脑筋得来的答案是劳动收获,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43
c
id
741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