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8教学资源网 > 儿童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 > 五年级语文 >

小学语文诗歌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2018-11-23 09:38:37
|庄宇

  诗歌承载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沉淀了中华文化的灵动飘逸,在小学教育阶段,诗歌教学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文学素质和想象力,因此,重视诗歌教育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策略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诗歌的语言,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与浓烈的抒情性,所以,恰当地与诗歌本身意境相近的导语能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让思想走入诗中。如在教学《我站在祖国地图前》这首诗时,可做如下导语:我国的地图同学们可能已看了很多次,站在祖国的地图前,每个人都会浮想联翩,思绪万千,今天小作者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他看以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诗中去看一下吧。这样能很快地将同学们带入诗中,激发起探究的兴趣与愿望。

  除了语言外,其它如对背景的介绍、音乐的渲染,都是创设情境常用的方式。

  二、指导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情。

  所谓“三分诗,七分读 ”,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因此,朗读是理解诗歌意境的最佳方式之一。但在指导朗读时要体现出读得层次性:

  初读可以自由读,重在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交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再读可以大声朗读,重在让学生读出对诗的情感的理解,读出对诗的个性感悟;

  师范读可以声情并茂,重在让学生感悟诗的情之美与韵之美,读出老师对作者所写诗歌的理解。

  生再次大声朗读,重在让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展现出来。

  在读中,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在读中让学生渐入佳境,来表现对诗歌理解;在读中让学生互相感染、彼此激发,并产生探究诗歌情感美、意韵美的冲动,而这种冲动,是学习最好的催化剂。

  三、品味语言,对学生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先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这个片断说起:香菱曾执著地向黛玉学诗。黛玉问道:“可领略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黛玉笑道:“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香菱笑道:“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然是有理有情的。”从对话中我们注意到一个说法“领略滋味”,其实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品味语言,领悟诗歌的主旨意趣。

  学生在感情朗读后,老师可以问:“你喜欢这首诗歌吗?你喜欢它哪个地方(或者为什么喜欢它再或者它哪里让你喜欢了?)”这时学生便可能会说某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某处用了排比的手法、某处用了拟人的手法等;再或者会说哪个字、词用得妙,或者段与段这间的联系等等。这样就在引导品味语言时,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写作方法的渗透。

  四、运用语言,让学生进行仿写。

  通过诵读美的文本、感受美的形象、创造美的语言,让学生习得知识、掌握方法,陶冶性情,逐步提高语文素养。诗歌的仿写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让学习语文变得妙趣横生。可以想像,当学生学着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各种意像联缀成诗的时候,是何等的兴奋与自豪,而对于祖国的语言又会产生何等亲近的感觉。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

  一 、通过品词,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不仅精炼,而且还具有形象性,往往一个字、一句话都包含深厚而丰富的内涵。古人的遣词造句不同于今人,会常常出现生僻字眼,或者古今异义的词,而小学生的知识极为有限,理解能力也是如此,所以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对诗中词、句进行理解,仔细揣摩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当之处,来欣赏古诗的美丽之处。

  如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绿”字,可以是这首诗的诗眼,所以重点对该字进行解说。可以先把诗人作这首诗歌的故事娓娓道来:诗人开始用了“满”、“到”、“入”,后来才改成了“绿”字,一个绿字,把春景变换的动态美给写活了,形象化,直观化,让读者读来似乎就置身于瞬间万物复苏的春天里。真是点睛之笔!

  二 、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反复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不读不能见其美。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去趣读其中是抑扬顿挫。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情感,因而朗诵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低沉,才符合诗歌的情感基调。再以《渔歌子》为例,“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自然而然地,读来就有节奏感和音律美。《春晓》《村居》,还有《小池》则应以愉快轻松的语气来读出诗人对优美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同是描写自然风光,而在朗读《望庐山瀑布》时,应有磅礴之气势,从而读出诗歌中“三千尺”、“落九天”的错落的音乐美。

  古诗中不乏一些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的作品,它们往往具有很强的音乐效果,很多诗歌外在节奏与诗人内心情感节奏的完美统一,使这首诗歌具有了强烈的音乐美。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更应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建筑在诗歌语言文字上的情感之音乐美。特别是采用吟诵的方式,学生兴趣极高,读得入情入境。

  三、 通过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抒情诗及其他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其特点是描述如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系和想象。古诗是诗人通过凝练的语言文字,再倾注其思想情感于其中,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落笔而成的,因而古诗有咀嚼不尽的韵味儿。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感同身受和大胆想象来体会诗歌中创设的美丽意境。

  汤霞老师在执教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引导学生想象画面: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色调淡雅和谐,图象有动有静,视角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整个画面给人以既细腻又开阔的感受。结尾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隐约流露出诗人当时欲乘舟东下之意。在教学中,通过多次诵读后,指导学生在脑海里描绘由黄鹂、翠柳、白鹭及青天组成的美丽图景,感受其境。

  四、 通过朗读和体悟,感受诗歌的真情美

  “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诗情”是一首古诗的诗魂,诗歌的教学目的就是,“把诗歌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学生,并且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其陶冶震撼”。教学中,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情之美,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所寄托的情感有几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所以教师在对古诗简单讲解之后则更应让学生自己反复诵读去感受诗中诗人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之后的惆怅至极,却也无能为力的思乡之心。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整首诗节奏轻快跳跃,教师对一些生词或难词如吴音、翁媪、无赖讲解后,可以适当让学生起来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后,再描绘诗歌呈现的清新快乐的农家乐生活图景,这样,在朗读的基础上,再描绘,便可以体悟诗中的美丽情愫。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46
c
id
7286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