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例文

学俊21252分享

教学设计书写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要求灵活展现,应不拘一格,写出个性,写出创意,写出风采。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例文1

一、教材分析

《母亲的恩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题中的“恩情”在本文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母亲对儿女的恩情,再就是儿女对母亲的感恩。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地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地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地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是训练学生朗读,进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课文还配备了3幅插图,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更好的领悟课文和古诗。

二、学情分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大部分孩子古诗能背到七八十首,并略知大意,知道名句,早自习时也能模仿老师有模有样地配乐朗读。这首《游子吟》孩子早已熟悉。母亲节的贺卡上有的小朋友甚至用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句。每日一句孩子们积累过“香九龄,能温席,首孝悌,次见闻。”“事父母能竭其力”“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这是有利的一方面。但仅仅是纸上谈兵,从知恩,到感恩还有一段距离。要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作一种行动,任重而道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中目标1、2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设计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主要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1、导入部分:通过赞美母亲、读课题、读诗歌奠定情感的基调。“对母亲,我们有不同的称呼,但天下的母亲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自己孩子的无私的爱,谁来说说,在你心中,你的母亲是什么样的母亲?”学生用的修饰词语可能有:善良、勤劳、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和蔼可亲、劳累、爱帮助人、美丽、伟大、温柔…… 接着老师说我们真想把世界上最美丽的词语送给母亲,母爱伟大,母爱无私,让我们永远记住“母亲的恩情”,深情地读好课题。唐朝有个诗人孟郊他也有一个伟大的妈妈,而孟郊,也像你们一样,从小把母亲的恩情铭记在心,到50岁时写了的小诗《游子吟》,谁愿意饱含深情地朗读?出示古诗后指名读、齐读。

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蕴涵着浓浓的感情,在它的背后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2、品读课文: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想让孩子通过朗读、想象、表演在头脑中留住三幅画面,即“深夜缝衣图”、“依依惜别图”和“太阳与小草图”,其中前两幅是重点,

(1)出示“深夜缝衣图” ,说说大意。学生会说到“谁在干什么”。

自读第一自然段后找出最感动的句子。读后交流要注意文图对照。学生会找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夜已经很深很深了,她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昏暗的油灯下这么长时间的缝呀缝,中间母亲可能会有些什么动作?(揉眼、捶背)从揉眼、捶背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母亲的不辞劳苦以及对孩子的一片关爱。接着指名读,齐读。

学生还会找到“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从这句话里,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会体会到母亲“盼儿早日归”的心情。这时再指导看图,观察又细又密的针脚,老师介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为出门人做衣服,必须做得针脚细密,要不然,出门人的回来的日子就会延迟。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是为了让儿子早日归来。这密密针脚承载着母亲深深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可以配乐朗读。

再指导看图说图意,应该有了提高,时间、地点、情感要说具体。实际是语言内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用两句诗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你选哪一句?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2)出示“依依惜别图”。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动作进行朗读表演。

就这样天不知不觉就亮了,儿子终于要走了,母亲一直送到村口的大路旁,这一路有千言万语想对孩子说,同学们想一想:母亲可能会说什么呢?学生可能答到早点回来、注意冷暖、好好学习等。老师接着说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呀!可是此刻母亲望着儿子,千言万语只汇成了一句话,那就是:出示: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 这句话中包含着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期盼,谁能读好这句话。

听了母亲的话,望着母亲头上新生的白发,孩子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此刻,孩子会说什么话?肯定是让娘多保重、放心的话。

表演这一小节。

(3)出示“太阳与小草图”。

母子俩难舍难分,但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孟郊穿着母亲缝制的衣服,带着母亲的期盼走向远方。他一路走啊走,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诗人看到了什么?(绿色的小草、和太阳)你觉得小草长得怎么样?我们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呢?小草为什么能长的这样生机勃勃呢?(有太阳的照耀)诗人想到了什么?孟郊觉得什么是太阳的光辉?那么谁是小草?

拿起书来跟老师读。引读:

师:孟郊抚摩着 生:身上的衣服,

师:注视着 生:那又细又密的针脚,

师:心里想 生:母亲的慈爱,不就像 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报答, 用一句诗来概括你选哪一句?生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指导读好!

3、总结部分:亲爱的孩子们,我们一生一世都注定无法走出母爱的怀抱,我们一生一世都报答不完------(指着课题)母亲的恩情。现在,让我们深情地诵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子吟》吧。

板书:

9 母亲的恩情

深夜缝衣

依依惜别

太阳 小草

202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例文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借唐代诗人孟郊一首诗演而成的一篇故事。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诗歌是故事的凝聚诗文交融,更让人体到母亲恩情的珍贵。课文前半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后半部分引出诗歌。第一至三自然段具体写母亲的恩情及孟郊对母亲的感念。从内容上说这是一个故事,有时间、地人物以及事情发生的过程。第四和第五自然段介绍《游子吟》一诗的内容及写作的情况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

二、学情分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每个人对母亲的感受又是不同的。教师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母亲关心自己事情而引出课文。学习课文时,重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对母亲恩情的感念。反复吟诵,启发想象,有所意会。

三、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四、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经常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我们对妈妈的敬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就写了古代诗人因为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知道“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苹果精灵今天还给我们带来了两个小小的阅读提示,我们一起来看: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带领学生一起读小提示。

3、学生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检查生字。

出示:恩、孟、缝、补、针、根、抚、摸、浴、报、迟、寸、永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四)学习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

2、母亲对孩子的恩情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3、在回答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小节。

(五)重点指导

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

(1)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

你妈妈为你忙着干过什么吗?他们是怎么为你做的?你这时想说些什么呢?

(2)你每天上学时,妈妈是怎样叮嘱你的?

202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例文3

一、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202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例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认读,理解字义,工整书写。

2、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木兰爱家爱国无比勇敢的性格特点。

3、初步感知,揣摩、渗透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正确认读,理解字义,工整书写;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木兰爱家爱国无比勇敢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揣摩、渗透作者语言表达的妙处。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花木兰生活的时代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木兰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木兰是我国古代的女英雄。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一组以木兰从军为主题的生活中的相关熟知物品,激发学生对花木兰这位众人熟知的女英雄的好奇与期待,期待着走进人物的精彩故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

1、 自由读课文。自行检查字音、句子的朗读情况。

2、 出示生词:指名读,齐读,检查多音字读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避免了日常教学的老套路,从学生的已预习状态入手,客观地从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出发。首先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一段时间进行自我检查,检查预习的完成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由教师进行相应的预习情况检查,落实教学基础目标的达成,避免了一些重复、形式的环节。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导入课文。

【设计意图】以木兰忧思的插图,来导入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只有对当时的社会背景充分了解,学生才能明确征兵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代表的含义。进而,理解木兰对家人的担忧,对国家人民的怜悯,更好地体会英雄的伟大人格——爱国爱家。

2.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

3.联系图片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征兵”的含义。

4.指导朗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对于木兰从军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所限,文中的“征兵”“文书”以及“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等一系列的词句还存在着疑惑或者似懂非懂。而且这些词句和社会背景,正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社会的深层次原因,是必须让学生了解的。教学中,应该紧扣学生的感性体验,来促进理解、体会,所以从《木兰从军》连环画中截取的一系列的彩图,以图助学,解决学生在时空上难以逾越的障碍,让学生透过图画走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让学生通过图和教师的介绍来清晰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征兵”、“文书”等词语的含义。

出示:“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紧扣词句,体会木兰是个爱家爱国的人。

5.想象: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

6.过渡: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文章句段的阅读,明确木兰对家人(父亲、弟弟)的爱,对国家、人民的爱,以及自己从军的巨大决心。同时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感性体验,讨论表演如果你就是木兰怎样说服家人。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出示黄河、燕山图,引导学生了解木兰的勇敢。

2、 指导朗读。

3、 找动词,体会,加动作朗读。

4、 结合文本语言特点,引导学生练习朗读。

5、 比较句子:初步体验作者句式、语言的精妙。

6、 简要了解木兰的英勇善战,理解“赫赫战功”。

7、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从学生的感性体验角度出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感悟、体验:第一层次:形象感悟——勇敢善战,利用形象的图片再现黄河和燕山的气势以及木兰英勇杀敌的壮观场面,引导学生体会出木兰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第二层次:朗读展现——通过紧扣文中的动词,加动作朗读;相同句式渐强朗读,朗读中感悟;第三层次:初品语言精妙——安排两组句式的比较,让学生比较中谈自己的直观感受,以自己的朦胧体验,来初步品味文章的精妙语言,为高年段写作方法、表达效果的体会做好铺垫、润湿,初步对一些写作方法渗透。四、学习生字。

1.学习新部首“病字旁”。

2.学习“病”,读准字音,记忆字形,描红,临写。

2021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例文5

Ⅰ、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

3. 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Ⅱ、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Ⅲ、教具安排:

投影、生字卡、录音

Ⅳ、教学时间:

三课时。

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背第一段。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二段。

(1)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指导朗读。

2.理解第三段。

(1)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读后交流。

(4)指导读第一句。

(5)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指导读第二句。

(7)指导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征病幼男胜利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背诵第一、二、三段。

二、精读课文

理解第四段

1.看插图二,说说胜利归来的花木兰装束有什么变化?

2.自读课文,画出写将军们恍然大悟的句子。

3.读后交流。

4.指导朗读、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脱穿将勇

四、抄写生字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例文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上课教案解析五篇

小学语文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汇集五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整理案例分享五篇

2021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教案例文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021例文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021例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备课的教案文档五篇

二年级下册语文通用备课教案模板五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教案范文5篇

    146901